原创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在2020的最后一天,张雨绮再次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在那篇名为“告别2020,期待2021”的文章中,她用“今年收获挺大,总体开心,明年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来为一年总结。
的确,2020对于张雨绮来说确实是“收获非凡”的一年。“敢爱敢恨”、“敢言敢做”,她在过去的2020年借此“乘风破浪”,也因此“圈粉”无数。
从“生猛美人”到“女团成员”,张雨绮的改变出人意料,却也让人眼前一亮。
有人说,这些“人设”的变化已让她完成了女艺人最艰难的转型“破圈”之路。
但现实却是,“破圈”虽有,“人设”不变,因为张雨绮始终勇敢。
对于她来说,去闯荡,敢尝试,满心赤诚,“破圈”便水到渠成。
2020年12月25日,《脱口秀大会》年终特别节目《脱口秀反跨年》上线。
曾担任“领笑员”的张雨绮再度受邀担任统领全局的“开麦人”,简单理解,就是脱口秀“主持人”。
这是继“浪姐”之后,张雨绮的另一个新身份,有些意外。但仔细想来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在2020年,她始终飞驰在“革新”的路上。
电影、电视剧、网剧、综艺、选秀、脱口秀……张雨绮的2020挺忙,你以为她在“折腾”,但其实她只是不愿停下。
步履不停,不断地破圈,才能到达更好的远方。
很多人第一次知晓张雨绮是通过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那一年,21岁的张雨绮身穿一身浅色旗袍,为人和善,言语温柔,举手投足尽显柔美。
彼时,很多人以为这是张雨绮的“本色出演”,但其实离开大荧幕,她远比电影中的人物果敢坚强。
1987年,张雨绮出生于山东德州,三岁时父母离婚,留下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两个女人过日子不容易,家里拮据,母亲劳累,张雨绮过早地看见了成年人世界的辛酸,因此她迫切想去改变眼下的生活。
2003年,张雨绮第一次“走出去”。她独自从山东跑到上海戏剧学院念书,虽满心忐忑,但也心怀憧憬。“闯出去,才能看见新世界”,张雨绮记得妈妈的话。
而这一年,她才刚刚15岁。
张雨绮童年照
不同于家乡的安逸,大城市里处处都是挑战,之于学业,也之于人心。
彼时,在一众“非富即贵”的同学中,张雨绮的“平凡”肉眼可见。和他人相比,张雨绮奔向“罗马”的路似乎格外漫长。
所幸,“一往无前”是她的一贯作风。
2006年,周星驰筹备拍摄《长江7号》。在翻遍了中国大部分女演员的资料后,周星驰在一个广告片里看到了张雨绮,清澈的笑容让周星驰手指一抬,就她了。
打动周星驰的广告片片段
就这样,还在上学的张雨绮被周星驰的助手找到。
机会,真的来了。
那时,张雨绮还未见过周星驰本人。但当“试一试”的想法日益强烈,张雨绮还是决定签下合同,想去看看象牙塔以外的世界。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许都略有耳闻:
《长江七号》之后,张雨绮成了“星女郎”,同时也成了为数不多与经纪公司“分手”还能体面退场的“前星女郎”——
在与周星驰合作后四年,张雨绮渐渐意识到,再华丽的标签也不过是脆弱的表象。比起当一个“永远的星女郎”,她更想去见识一个不一样的张雨绮。
于是,她找到周星驰,提出了解约,而对于对方提出的巨额违约金,她选择照单全收:
“你又想违约,又想不赔钱,哪有这样的事。”
不逃避,不拖沓,一场官司,一笔赔款,一别两宽。
不想一成不变那就只能“改变”,而“改变”就要有付出代价的“勇气”,张雨绮始终抱有着这份勇气。
2019年年底,已经做了多年“艺人”的张雨绮,有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想法。对此,身边人皆持否定态度,可她却“吃了秤砣铁了心”。
不破不立,张雨绮知道,成功的前提是敢想敢做,而不是原地踏步。
掌握事业主动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电视剧《鬼吹灯》。
可在业内,盗墓题材电视剧的拍摄过程是公认的艰苦。
此前张雨绮虽也做好准备,但当真的到了现场,眼前的景象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电视剧《鬼吹灯》拍摄现场
当时,为了追求真实,《鬼吹灯》的剧组大多都在陕西、云南、西藏等一些偏远地区取景。
这些地方,不仅地形环境凶险,气候条件更是恶劣,再加上倒斗下墓的戏份需要,高难度威压,磕碰受伤更是常有的事。
去年7月22日,剧组还在四川甘孜遭遇了泥石流。
很多考验摆在眼前,很多困难横在脚下。然而,比这些艰难的拍摄工作,更磨人的是那份吉凶未卜的结果。
离开了熟悉的电影圈,她一头扎进了很多人“口中瞧不上”的网剧圈。
很多事情要从零开始,很多结果也无法预料。片子效果怎么样,观众会喜欢吗?导演们还会不会认自己,会从此沦为网剧咖吗?……
很多问题摆在张雨绮面前,但她仍选择继续。而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个月。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张雨绮花絮
有网友曾在这部剧开播前发起过一次对各版本雪莉杨满意度投票,张雨绮以5%的票选率直接垫底。
但在播出后期,再一次的投票,张雨绮直接以40%的票选率稳居第一。
凭着对自我的坚定与实力的加持,在这场事业的“破圈”赌局中,张雨绮第一局,赢了。
长久以来,张雨绮都是舆论口中的“狠角色”。
敢爱敢恨,敢怒敢言,敢想敢做,这是她的过往,却也是她身上挥之不去的“人设”。
有人叫她“悍妇”、有人称她“凶猛”,作为一个“没有少女时期形象的人”,很少有人会将她与“偶像女团”联系在一起,直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出现。
“浪姐”对于张雨绮是机会,也是挑战。
作为一名唱跳俱不怎么精的非典型女艺人,张雨绮在节目中演唱的那首《粉红色的回忆》,在顺拐、跑掉的双重“改编”下并不算“合格”。
可没想到是,观众不仅毫不在意,反而更惊喜于张雨绮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和印象中完全不同的性格。
张雨绮“顺拐”演唱《粉红色回忆》
别人表演时,她全程随着表演欢呼雀跃,承担节目“气氛组”的组长职责;
发现自己“技不如人”时,她除了每天十小时的表演时长,还经常会加班加点地练到凌晨四五点;
谈起“人气”,她讲“人气是人气,业务是业务……我是实力派,我才敢站在舞台上”;
面对同台竞争的队友,她果断给予鼓励,坦言自己的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给他人一个展现另一面的机会……
在节目后期,《鬼吹灯》也开始了新一季《昆仑神宫》的拍摄,张雨绮开始在两地来回奔波。
由于剧组在西藏的高原之上,山路颠簸,哪怕七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张雨绮还是一到达就忙着练舞。
太累的时候,只能私下大哭一场:
“我是个演员,我不可能没有戏,但节目的合约也签了,也必须去。”
记得伊能静曾说,张雨绮身上有着独属女性的强韧和包容。
张雨绮给金莎介绍男朋友
这些日常里所展露出的有爱、坚韧、真诚、领导力,以及共情能力等品质,远比第一期单纯的可爱,更为观众所喜爱。
而也就是在此时,大家才猛然发现,其实这些年自己都误解了张雨绮。
单纯、可爱、清醒、体贴……张雨绮比想象中的更加“温柔”,也更加认真。
“浪姐”之后,张雨绮也开始尝试一些演艺之外的事情。脱口秀、话剧、主持……她一步步扩展着自己事业的版图,也一点点打破了那个活在“娱乐新闻”里的张雨绮。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张雨绮的样子。
张雨绮想,既然如此,那不如勇敢做自己就好——当一个人足够坦荡,她便能已有无畏的底气。在“浪姐”发表成团感言时,张雨绮首次提到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个母亲,我要努力啊,因为我要告诉我的宝们,你妈我,不仅芳华绝代,还能乘风破浪!”
这一句话,更像是一次全新的出发。
从最初的离家闯荡的懵懂少女,到后来果断转身走出“星女郎”桎梏,再到现在击碎刻板印象变身“全能张小雨”,张雨绮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勇敢且坚定的“破圈”过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