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苗丽艳是土生土长的通化人,曾获得全国高山滑雪比赛23枚金牌,她最大的遗憾是与冬奥会擦肩而过,参加北京冬奥会,以另一种身份为高山滑雪比赛项目做好保障,是弥补她奥运梦想的最佳时机。她告诉记者:“我的工作职责是给世界优秀选手一个最完美的雪道,这是一项神圣且光荣的使命,付出的艰辛与汗水非常有价值。作为曾经的专业运动员,我深知雪道的质量对于运动员来说有多重要。”
排查雪道上的安全隐患,不容有失。“每天雪道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苗丽艳说:“预防大于救治,我们要关注每个细节,排查安全隐患,将雪道上的一个个障碍等问题最小化甚至消除。”
苗丽艳作为平整组推雪分队队长,赛前曾参加过三次集中培训,她团结其他三个分队,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说,自1月21日到达驻地,进入闭环管理后就开展培训。她告诉队员,推雪员的工作职责第一要有速度,第二要有距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三是保障雪道上不能有积雪和阻拦运动员滑行。
在17天的赛事筹备中, 20名“娘子铁军”手铃肩扛30公斤重的安全网和安全杆在陡峭的岩石赛道上来回滑行,艰难运送。A网长25米,杆子高近3米,队员中大多数身体有伤,柔弱的她们有的抬网,有的插杆,汗水打透了内衣,但为了圆满完成冬奥组委安排的任务,大家都在奋力拼搏……
郝世花是中国第一批高山滑雪运动员,曾多次到国外参加训练,数次获得全国冠军,运动期间留下的腰伤让她拿一捆杆都十分困难。然而,她没有退缩,和几名队员相互配合排成一排,在保障集体安全的情况下,将一捆捆安全网运送到了指定区域。
岳媛、姜伟艳两名队员由于退役比较早,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对滑雪运动疏于练习,刚看到如此陡峭的赛道和从未接触的冰状雪时十分胆怯,一度萌生想退出推雪队的想法。但看到队员们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及通化滑雪人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毅然选择坚守岗位。设置安全网、插旗门、打电钻、清积雪……她们样样工作干得出色。
邬学丽10岁开始学习高山滑雪,膝关节留有旧伤,倒滑推雪腿不吃劲儿,她腿上打着绷带,咬着牙关,坚持站在最陡峭的雪道上。她对队友说:“虽然我年龄最大,但我们是一个优秀团队,一个人也不能少,我更不能掉队。”
苗丽艳告诉记者:“为了能更好地把雪道上的积雪清理掉,队员们要倒滑行进,但当运动员时大家很少倒滑,而且多数人腿上有伤,膝关节积水是最常见的。倒滑推雪膝关节受力增大,腿部经常抽筋,有的会旧伤复发,可大家都在默默忍着伤痛,咬牙坚持,通化滑雪人永不言弃的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服务冬奥,细节为先。在2月7日高山滑雪第一项男子滑降比赛中,推雪队员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她们知道,这是中国人办的奥运会,决不能在赛道上出现任何失误。女本柔弱,为国则刚。寒风中,她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浑身早已冻透,有的由于脚底受凉,上厕所时长时间不能排尿,特别是赶上生理期,更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比赛当天,她们数日来的艰苦付出保证了比赛安全顺利进行,各国运动员表示对中国浇注的雪道非常满意。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竞速项目总裁判长汤姆对推雪团队的工作给予肯定,对苗丽艳带领的团队大加赞赏,并且开心地让她给签名留念。
记者也是高山滑雪NTO中的一员,每每看到竞速赛道“雪飞燕”上飞驰而下的红马甲,都能听到推雪队队长苗丽艳的高亢喊叫声:“跟上队伍,保持好队形,看好脚下,注意节奏。”一串串红马甲所到之处,平整的雪道不再有瑕疵,她们夜以继日的付出成为冬奥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曾经的拼搏,曾经的磨难,曾经的汗水,曾经的光荣与梦想,这一刻,当我们站在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上,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是通化市女子冠军推雪队员发自内心地感慨。
记者:袁昊(通化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