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录像观察法与数理统计法,对第22届世界杯阿根廷足球队角球的进攻与防守战术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阿根廷7场比赛角球的进攻防守战术、落点区域、角球运行轨迹都有所不同,阿根廷国家队会通过不同的对手调整不同的角球进攻战术,多以长传角球发向危险区域为主,可进攻效率却低于战术角球是基于阿根廷球员的技战术特点。角球防守战术受身高限制以全员回防为主,区域结合人盯人为主,防守效果显著。
关键词:世界杯 "足球 "阿根廷国家队 "角球进攻 "角球防守
引言
现代足球比赛节奏强度高,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导致难以大比分进球取得胜利。现代足球比赛中通过定位球得分越来越多,角球成为获胜的关键机会之一。现代足球定位球的进攻战术越来越丰富。对角球的进攻与防守战术也逐渐丰富与细化。根据现代足球发展角球的进攻与防守战术的应用应更加合理高效,整队角球的进攻与防守的安排策略与技战术水平对比赛胜负有一定重要的作用。
阿根廷足球队作为22届世界杯冠军,其球员身高普遍较低(平均身高178.65cm)。其7场比赛对手身高都高于阿根廷,但阿根廷国家队对角球进攻与防守战术却可以有效实施。其角球进攻与防守的技战术特征具有很大研究与学习借鉴价值。对如何加强角球进攻与防守技战术训练,提供成功的参考。可大大提高足球比赛角球进攻与防守的成功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22届世界杯冠军阿根廷队的角球进攻与防守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使用互联网查询角球相关知识与内容研究,并查看有关角球的相关书籍来作为本文对角球特征分析的理论基础。以“世界杯”、“足球”、“角球”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查阅与整理。
(2)录像观察法。
通过录像观察法对22届卡塔尔世界杯阿根廷小组赛、淘汰赛、决赛的7场比赛中的角球进攻与防守视频,针对每个角球的战术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角球(落点、运行轨迹、区域、进攻战术、防守战术)。
(3)数理统计法。
对阿根廷队角球攻守相关指标进行归纳总结与统计分析。本文按照常规赛(90min)+加时赛(30min)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
1.3、场区划分
根据图1将进攻与防守划分为7个区域,对阿根廷7场比赛中角球录像进行反复观察与分析,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与总结。
2、结果与分析
2.1、阿根廷角球进攻战术特征
(1)角球进攻组织特征。
现代足球比赛的节奏,双方攻防转换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球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和战术执行力。随着人们对战术、阵型的不断研究发展,比赛中很难从运动战中取得比赛的胜利。所以定位球的组织方式显得极为重要,可能会决定比赛的胜利。
表1记录22届世界杯阿根廷在7场比赛39次进攻角球的组织形式,从表中可以明确的看出阿根廷运用长的角球组织形式较多,因长传角球的发起简单直接,可以通过教练员的计划进行有效的实施。且阿根廷发角球队员脚法出众,10号梅西发起直接角球17次、11号迪马利亚6次、8号阿库尼亚4次、7号德保罗1次。一共发起28次失误0次。通过观察记录阿根廷比赛中发现发角球的队员多将球发入3区4区的门前区域,可抢点的阿根廷队员受身高的限制导致抢点率低,且队员之间在进攻时,相互配合较少使第一落点总被防守人员解围。阿根廷国家队战术角球的射门率则高于长传角球,在小组赛对阵墨西哥的比赛中86分钟通过战术角球在1区7号德保罗与10号梅西传递给24号恩佐,恩佐通过自身能力左晃右拨运用右脚射出内弧线球射进墨西哥球门的远角。此球很好地诠释了阿根廷国家队员特点,身高低对抗弱,但协调性、脚下技术、传接球技术好,且相互配合默契可有效进行小范围局部的传导。
(2)角球进攻落点情况分析。
在角球进攻时会根据落点将球场划分为7区域,如图1显示:1区,左侧战术角球区域;2区,左侧小禁区前点区域右侧小禁区后点区域;3区,小禁区门前区域;4区,小禁区前点球点区域;5区,右侧小禁区前点区域左侧小禁区后点区域;6区,右侧战术角球区域;7区大禁区外弧顶区域。
表2记录22届世界杯阿根廷在7场比赛39次角球进攻时的落点区域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角球发出的主要区域集中在3区与4区,共占23次射门次数为6次。3区与4区相比较下,3区射门概率高可以看出离球门越近的区域越具备进攻得分的机会,通过观察录像发现发到3区的角球多以左侧运用右脚发起,右侧则运用左脚发起内弧线球向球门里旋转,球旋转离球门越近给予防守队员的防守时间越短,进攻队员若触碰到足球,则可加大得分机会。且守门员不敢轻易出击。2区在角球进攻中落点占比低,射门概率高。取决进攻队员多以左侧左脚发起角球,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多集中在3区、4区,将注意力全集中在3区、4区,对于2区前点抢点区域防守松懈,增加了前点抢点得分的机会。1区与6区属于战术角球组织发起区域,1区与6区的区域里可进行快速有效的局部传导。7区虽没第一落点,可在进攻的39次机会中二点球以及战术角球组织在7区域达到12次,仅次于3区域,说明阿根廷对于7区进行了系统的有目的进攻战术。
(3)角球进攻运行轨迹分析。
角球发起的运行轨迹有三种:内弧线、外弧线、直线。内弧线球的运行轨迹是向对方小禁区与球门里的方向旋转,可迫使对手解围失误或者守门员进行高难度扑救。内弧线球向球门方向运行,落点靠近球门,只要进攻队员触碰到内弧线球,球的方向会随之改变从而加大进攻效率与得分机会。内弧线的发起靠近球门,防守队员难以用舒展的身体形态进行解围,容易再次形成角球进攻机会。外弧线球的运行轨迹是向大禁区与远离球门的方向旋转,可使进攻队员以更好的身体形态面对对方球门进行头顶球的技术从而提高进攻效率与增加得分机会,相对防守队员也更容易进行解围。
表3显示22届世界杯阿根廷在7场比赛28次长传配合角球发起的运行轨迹。其中内弧线11次成功率18%低于外弧线球的成功率。通过观察记录阿根廷国家队角球进攻运用内弧线球多以10号梅西与11号迪马利亚发起,11号迪马利亚的右侧角球左脚内弧线球成功率高于10号梅西取决于11号迪马利亚是以左脚为惯用脚的球员。且其中最有威胁的一脚内弧线球是11号迪马利亚在右侧角球运用左脚脚背内侧发起较大内弧线向球门快速旋转的球,波兰门将被迫做出高难度扑球。外弧线射门率高于内弧线的原因为10号梅西在左侧运用左脚,右侧运用右脚发起的角球落点更加稳定准确,多以3区、4区为落点,因此阿根廷队员多集中在3区、4区角球进攻区域。可通过发现外弧线并不适合阿根廷球员受身高原因外弧线球的落点抢点较难。阿根廷利用自身的跑动与出色的脚法可多进行战术角球与内弧线球的训练,从而增加阿根廷角球的得分机会。其角球发起还有待研究。
2.2、阿根廷角球防守战术特征
(1)角球防守组织特征。
防守角球战术主要分为:区域防守、人盯人防守、区域结合人盯人防守。
通过对22届世界杯阿根廷7场比赛19次的防守角球观察与记录发现:阿根廷会根据对手的身高以及场上进攻队员的站位来选择防守,其中防守成功率最高的是区域结合人盯人战术。
首先对于防守长传角球阿根廷会将小禁区前中后三点进行区域防守站位,通过站位控制小禁区前中后的落点,其余防守球员进行人盯人防守,在对方站位的情况下给予高强度身体对抗。对阵澳大利亚、荷兰、法国时,因对方身高较高,阿根廷采取了在小禁区前中后的站位会靠近发球的方向并在小禁区前沿加入两名防守队员形成3-2-5防守,三人前中后点站位,两人站位于小禁区前沿与小禁区前中后点形成区域线性保护。其余5人进行人盯人防守。其中10号梅西的位置会位于大禁区弧顶,其作用是防守二点进攻以及快速发起进攻。其战术有效地防止了7场比赛中对手在直接角球进攻中的得分机会,并在防守战术方面阿根廷很少给予对手角球进攻的机会。
其次对于防守战术角球阿根廷会将小禁区前点中点进行区域防守站位,其防守战术会将一名队员安排在角球发起区域附近来切断对方发起战术角球的线路,前点防守人员靠近角球发起方向,增加一名区域防守队员,形成三角形防守站位。其余人进行中路的人盯人防守。前点防守队员进行区域防守之外,保持高度集中需兼顾大禁区外战术角球的45°传中以及下底传中。此角球防守战术站位有效地限制了对手的战术角球,使其对手战术角球难以实施被迫进行角球进攻战术调整。
阿根廷受身高条件影响,抢点较弱。其根据人员配置来安排的角球防守战术,弥补了身高的劣势。达到了很好的角球防守战术可使我们借鉴与学习。
(2)角球防守落点情况分析。
在角球防守时会根据落点将球场划分为7区域,如图1显示:1区,左侧战术角球区域;2区,左侧小禁区前点区域右侧小禁区后点区域;3区,小禁区门前区域;4区,小禁区前点球点区域;5区,右侧小禁区前点区域左侧小禁区后点区域;6区,右侧战术角球区域;7区大禁区外弧顶区域。
表4记录22届世界杯阿根廷在7场比赛19次角球防守时的落点区域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角球发出的主要区域集中在4区与5区,共占19次,防守次数11次。4区与3区为角球防守危险区域,通过录像观察在3区防守多为区域防守,发向3次3次解围,成功率100%。发现3区成功率高是由于守门员马丁内斯的出击摘球稳,前中后点区域的相互密切保护。在4区防守为人盯人防守,发向7次解围5次,成功率为71%。发现解围失误是由于盯人不紧以及身高上不足原因所导致。其中2区与5区多为角球发起前后点,发现在防守战术角球时阿根廷将后点放空,会导致2区与5区解围失误。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22届世界杯阿根廷角球进攻质量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极大的攻击性。本届阿根廷角球发起方式多以长传角球为主,从数据反映长传角球射门成功率为25%,战术角球射门成功率为45%,说明战术角球射门得分效率高于长传角球;
(2)本届阿根廷角球发向区域多为3区、4区。3区、4区为球门前危险区域,3区在进攻角球落点占36%,说明3区域成为本次阿根廷角球落点进攻的主要区域。4区在防守落点占37%,4区域成为本次阿根廷防守的主要区域;
(3)本届阿根廷角球进攻共39次,长传角球占28次,其中内弧线11次射门成功率18%,而外弧线球占17次射门成功率29%。说明角球运行轨迹发外弧线球在本届世界杯取得得分机会的效果更好,其角球运行轨迹的外弧线与内弧线,两者进攻效果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3.2、建议
(1)角球的发起方式,教练员要根据自身球员的身体条件为基础,设计相对应的角球进攻与防守战术。并在训练比赛中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使其队员与队员之间对于角球的进攻与防守做到有效与统一;
(2)角球落点区域的进攻应加强门前抢点与后插上以及门前补射的意识,防守时应要注意加强人盯人与区域之间进攻跑动人员的盯防,多进行角球防守战术的磨练。从而可以提高角球进攻与防守的成功率;
(3)发起长传角球的落点区域以及发起球员要固定,对发角球球员进行脚法训练,使其提高角球的发起质量,可使其包抄抢点队员可以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进攻。对于防守区域的球员也要固定,使其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解围。
参考文献:
[1]刘浩,赵勇,刘荑瑟.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场定位球攻守战术运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04).
[2]刘浩,赵勇,董坤.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攻守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
[3]金川江.第18届世界杯足球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与比赛结果相关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4]赵建安.现代足球角球进攻战术中传球及落点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5]刘浩,赵勇,董坤.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攻守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
[6]闫从.21届世界杯足球赛淘汰赛阶段角球进攻战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
[7]陈梓豪.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八强球队角球进攻战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0).
[8]周哺心.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特征研究[J].运动, 2018(04).
[9]沈乐川,蒋国勤,谭忠权.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角球进攻技战术分析——以东京奥运会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02).
[10]贺宝珍.浅谈足球比赛中的角球战术[J].当代体育科技, 2018,8(32).
[11]刘洋,梁栋.2019-2020赛季欧冠联赛拜仁慕尼黑队角球防守技战术特征分析[J].青少年体育,2022(01).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年12期
文体用品与科技的其它文章Speedcourt系统在乒乓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子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学生1000m跑运动中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互联网+”环境下足球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观看体育赛事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影响的实证研究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赛事组织与管理研究